龔 天民 著「答佛教人士十問」
妙蓮法師問:你們基督教的聖經主張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上帝的榮耀,並說世人有罪 是由於亞當和夏娃的犯罪結果,給人類遺留了原罪而來之故,所以人人都是罪人,必須耍信 靠耶穌,靠他的寶血洗淨己罪才能獲救。 還聽說一個人在受洗進教前,必須要先澈底懺悔至自 己的既往罪孽不可。
但你知道在我們佛教中並沒有這種類似伊甸園中吃禁果的道理。我自己也想來想去,想 不出我曾犯過什麼滔天大罪、需要信耶穌不可。我既沒殺過人,也沒犯過奸淫,或偷過別人 的一點東西,我是一個佛教的修行者,那裏能說是一個罪人呢? 我雖然覺得我沒有什麼罪 孽、但我仍想聽聽你對我的看法有何意見沒有?
龔天民牧師答:是的,在佛教中的確沒有類似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吃了禁果,而被趕 出樂園,為今日人類留下原罪的道理。但我要請問你,佛教中雖無原罪的教義,但為什麼又 勸人要勤修佛道呢?人到底應從什麼地方獲得解脫? 今日大多數的佛教徒,向著基督教雖口 口聲聲自己清白無罪,無需信耶穌,但卻又在日夜刻苦磨煉,以期脫離某種障礙而達到所謂 解脫, 槃的境界。
原來,明眼人都知道,在佛教中有一種類似基督教「原罪」的教義,叫做「無明」,人生為什麼會充滿了痛苦呢? 據佛教說,這是由於「無明」所致。因為人有此「無明」,遂生出了 迷惑心靈的惡德三毒來,此即貪、瞋、痴。由於這個惡德,將人間原來清淨的心遮掩了,故 又可叫「蓋」或「障」,亦可稱為「煩惱」,就是這個「煩惱」阻止了人上進,並生出 各種苦楚來,大家都被它束縛著。佛教又舉出五蓋或五障如下: 1貪欲2瞋恙 3睡眠(印度 氣候太熱、人懶而欲睡,故睡眠亦被列為一種罪惡)4調戲(虛浮,三心二意)5疑惑。除 此外又可加上「慢」(驕倣),「見」(固守己見),嫉,慳,...放逸等,至少又可分 到十六種以的惡德(或稱結)。欲修佛教者,最初必須先斷去五蓋,然後才能步步走 去。基督教雖不用蓋或障的說法,但亦提到了許多罪惡。如「惡念、兇殺、姦淫、苟合、 偷恣、妄證,謗讟。」(太十五:十九)再如保羅所說的「裝滿了各樣不義、邪惡、貪婪、惡 毒、滿心是嫉妒、兇殺、爭競,詭詐,毒恨….」(羅一:廿九)。
據佛教的說法,凡夫由於有了「無明」(對真理黑暗無知之意),故緣「行」(活動之意, 小乘說一切有部, 以此為過去的「業」),有了行,故緣「識」(凡夫的心靈和意識),識又緣 「名色」(凡夫的身體),名色又緣「六入」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惑覺器官),六 入又緣「觸」(觸及外界的惑覺印象),觸又緣「受」(接納外界的印象), 受又緣「愛」, (凡夫本能的慾望,我愛,我執等的渴愛,佛教談愛時是專指壞的方面,另有慈悲一語,可 當作一般所用的愛的意義),愛又緣「取」(凡夫的執著和生存的慾),取又緣「有」(諸 種的生存),有又緣「生」(一定生命的開始),生則緣「老死」了(人老而死)。以上稱 作十二因緣,是全佛教中永也推不倒的基本教義。
我不惜用較多時間說明十二因緣, 緣起的過程,是想要你知道,「無明」是領導其後十一因緣的首領,由此可知「無明」是一個何等重要的東西了。在佛教中,無明的地位及性質和基督 教的原罪極相類似,但請匆誤會,我毫無意思要把原罪和無明拉在一起討論,視為一 物。但卻希望你和其他佛教朋友明白,千萬不要以為在佛教中因為沒有「原罪」這個教義, 便自以為是超凡入聖,潔白無瑕了,豈不見所有的佛教徒仍都伏在「無明」的捆綁束縛之下嗎?大家在「無明」的毒鈎下呻 吟痛苦,在修行上吃盡千辛萬苦,以期有一天能脫離這個重負,但有何效果呢? 耶穌降世釘死十架,為人類清楚地解決了原罪的問題,人祇要信祂,便能得到大解脫。但釋迦的佛教那有這個佳音呢? 直到現在,豈不還都「無明」於耶穌的救恩嗎? 所以我不得不說,即使我不引用聖經的話,而祇用佛教自己的教義來說,佛教徒豈非是一個心中充滿無明,過著煩惱生活的凡夫嗎? 有何可傲之處?
說起「無明」,使我又想起這個教義的最大弱點來了。如有人問一句,「無明的本質倒底是什麼東西」? 我相信沒有一個佛教徒能清楚爽快地回答你的,因為佛學中根本不去追問這個 「無明」之本質的難題。日本的佛教徒岡邦俊教授對此也祇好搖頭,他辨稱:『「無明」的事實雖已究明,但「無明」這個東西的形而上學的本質,卻仍沒有弄明 白。這是由於佛教以宗教為中心, 從現實眼前的苦惱得自由,得解脫為佛教本來的使命之故,形而上學的議論便被放在次要的地位 了。』(見氏著「神觀與救濟觀」一九八頁)。他的話聽來似乎有點道理,其實,他是在逃避 解釋無明的本質啊。在佛教中祇有一本較龍樹,世親諸人更後才出世的「大乘起信論」--中有 一句話論到「無明」從何而來說:「以不達一法界故,心不相應,忽然念起,名為無明」。若依此 解繹,人之所以有「無明」,是忽然而生的。「忽然, 意即在意料之外 ,突然而發生的。如忽 然下雨,忽然生病,忽然有了來客。但「無明」這個思想在佛教中是佔第一把交椅,極其重要, 對於它的來源如何,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,必須要予以詳細解釋說明,製成正式的答案不 可,那能隨隨便便地說, 人的心中忽然生起了「無明」呢? 我們能說人的罪性是忽然而生的嗎? 這樣一看,基督教的原罪教義,比起「無明」忽然生起來,實在清楚多了, 是十分具體的,是一個歷史性的事實!
其次,在佛教中雖然不少宗派是從來不用「罪惡」,「罪孽」等帶有罪意義的術語( Term) 因此,一碰到基督徒和他們談論人類有罪的問題時,他捫會搖頭否認罪的存在、以及 自己是罪人的說法,但他卻無法否認自己心中有「無明」遮掩.「無明」或能代替原罪,換 言之,佛教徒縱然不承認有原罪,但總不能抹殺「無明」的道理,「無明」,是佛教中惡的根源!
說也有趣,佛教中的淨土宗派卻是高唱人人都是罪人的教義,用「罪惡」的說法的,該宗的主張凡夫罪孽深重,是起源於所謂韋提希夫人向釋迦佛, 訴苦認罪而來,以後凡是要信阿彌陀佛的人,莫不個個都要承認自己是罪惡凡夫,自己不能救自己,惟依靠阿彌陀佛才行云云, (關於阿彌陀佛的真假問題,容他日有機會時再詳談)。被譽為淨土五祖的中國和尚曇鸞(四 七六--五四二年),導綽(五六二--六四五),善導(六一三--六八一),懷感,少康 (一八零五年)等人,都是澈頭澈尾的懺罪者,他們面對當時社會,像施洗約翰似地高呼罪 人悔改,勸人相信淨土教,至於不信西方淨土的和尚們,曾大加斥責,罵他們著了魔。就是 今日,淨土宗還受著禪宗的責罵呢,例如禪僧震天說:「淨宗人雖多,成功的卻很少,禪宗 人少而得益頗多呢!...虛雲老和尚曾對我說過:「印光文鈔不可久傳予後世,若有明眼 人出世,就禁止它流行。因書中讚淨土太高,謗他宗的極多」。若依我說,淨宗是不究竟, 口念佛號為妄,宗門心中參究,見性成佛(佛教「覺生雜誌」,一九五七,六月一日文, 文中之印光文鈔,係淨土宗大家,已故印光法師的書信等集--龔按)
根據中國佛教史,我們知道在隋唐時代的淨土宗,是專靠宣講罪惡起家的,直到今日, 還沒有一位淨土教徒敢說他不是罪惡凡夫。佛教徒既在佛教中承認自己是有無明,是凡夫, 或是生活在五濁惡世中的罪人,為什麼有些佛教徒在基督教面前又宣稱清白無罪,毫無瑕疵 呢? 既使基佛兩教對罪惡的定義或解釋有所不同,但無論怎樣,一個真正有良心的佛教徒絕 不敢說他是一個已十足完全,不要什麼救贖(或解脫)的人了。
我曾見過不少熱心修道的佛教徒(包括僧尼在內),他(她)們在這個世界,洞知諸惡橫 行可怕,人類必須斷絕「無明」不可,因而熱心於虔修佛道,以期達到無罪(去了無明)的境界。 對於這種努力認 的精神,實在值得欽佩,但既然佛教徒發覺了自己有缺點,需要修道, 所以請勿再說什麼「我豈有罪,必須信耶穌」? 事實上,基督教所說的最根本的罪,決非單 是殺盜淫妄之類,基督教以為人不相信宇宙的真理--上帝,以及不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,才 是最大的罪孽。如讓我借用佛教的術語來說,全世界的多少的人類對這些道理根本不明白, 心中被遮掩了重重「無明」。耶穌來便是要撥開人心中的無明障礙,獲得罪惡的大解脫,使他能 恢復本來面目,重與上帝發生靈裡的美好關係,並在離世後去到最高的彼岸(天國)境界,享受永 遠安息的清福.
親愛的佛教徒!你要想除去心中的「無明」,你要想去掉罪惡凡夫的重負嗎?你祇要信 耶穌,他便能去你無明, 洗你罪孽, 化凡夫為聖徒了!
2 comments:
佛教的无明是要以智慧或般若来破的!而不是靠信谁的。耶稣也说,“不是每一個對我說:‘主啊,主啊!’的人,都能進入天國,唯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才能進去“。馬太福音7:21
信耶稣就得救吗???
路加福音 13:23-27 - 有一個人問他:“主啊,是不是只有很少的人得救呢?”
耶穌對眾人說:你們要努力進窄門 。我告訴你們,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,卻是不能。
圣經讲因果吗??
加拉太書 6:7 - 不要自欺,神是不可輕慢的。人種的是甚麼,收的也是甚麼.
圣經也讲因果的。 "種瓜得瓜, 種豆得豆.
你種甚麼, 就收甚麼!!!
Post a Comment